在探讨指数期货以前,我们先了解实物期货的一些发展概况。虽然许多产品的远期价格实例可以回溯至中古世纪,但直到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才就少数特定商品"规范"出"远期定价"。
正式的期货合约则出现于1865年,当时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时期,类似棉花与谷物的价格波动非常剧烈,而且相当不可预测,由于价格波动剧烈,生产者(主要是农民)根本无法估计未来的收入;另一方面,产品的买方与加工业者也完全无法掌握支出预算。
在这种情况下,以合约来固定远期价格,可以使买卖双方都受益,所以,期货合约机制的规范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价格风险。如果生产者认为目前其产品的期货价格很有吸引力,则可以按这一"远期"价格"预先"卖出产品,那么不论随后的行情如何波动他都可以按预先决定的价格进行交割期货合约最初是以农产品为主,之后,其他的"实物"期货合约陆续发展,包括咖啡豆、黄豆粉、橙汁、糖、羊毛、以及许多工业原料与贵金属。
一、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义及其他
股价指数期货合约是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签约双方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依据预先决定的股票指数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期货合约一旦成立,立约双方在法律上都有义务履行合约的内容。
由于股价指数合约是以现金进行结算,所以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赌博,这显然是没有有效根据的。实物商品合约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以现金来进行结算,因为有80%以上的合约在到期以前便平仓了,这项比率在金融合约中更高。毕竟期货市场的功能,除了规避风险之外,还应该被用来进行投机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因为大多数实物商品交易并不是发生在期货交易所内。
以现金进行结算,实际上有许多优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合约到期时必然收敛,因为市场必须接受最后的结算价格这也可以消除实物交割的种种不确定性,无需担忧品质上的问题,近月合约也不会发生轧空的问题,或是因为仓储空间有限而造成无法交割。投资人、交易商与避险者都可以持有其头寸,无需考虑合约接近到期日时的市场流动性。事实上,许多指数期货的头寸必须持有至到期日,这或许是因为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套利,头寸在期货到期时才能够冲销,也可能是指数期权的交易商以期货合约进行避险。基于这个理由,如果期权合约能够与期货合约相互替代,两者必须同时到期。
二、股指期货合约的发展
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市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正式开始股票指数期货这一新品种的交易。由于具有比具体股票买卖成本低、抗风险性强等等优点,这种新型的金融期货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烈欢迎。在堪萨斯市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以后不久,美国的其他交易所也相继推出其各自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1982年4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合约;同年5月,纽约期货交易所开办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交易;1984年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开办了主要市场指数期货交易。
美国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大大促进了美国国内期货市场及其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还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相效仿,各国纷纷开办各有特色的股价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从而形成世界性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热潮:
1983年2月,悉尼期货交易所(sydneyfuturesexchange,sfe)以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普通股票价格指数(ase)为基础,开办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1984年1月,多伦多期货交易所(torontofuturesexchange,tfe)开办多伦多证券交易所300种股票价格指数(tse300)期货交易;
1984年5月,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办了金融时报100种股票价格指数(ftse100)期货交易;
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开办恒生指数期货交易;
1986年9月,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开办日经225种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1998年9~11月,又分别推出以摩根士丹利新加坡自由指数(mscisingaporefreeindex)为准的新加坡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以道.琼斯马来西亚指数为准的马来西亚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及以道.琼斯泰国股票指数为准的泰国股票指数期货合约。
1988年9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分别开办东证股价指数(topix)期货交易和日经225种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
自1982年问世以来,股票指数期货已获得快速发展,到了1995年,其交易量已经占到所有期货交易总量的20%。目前世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主要品种有:纽约证券交易所指数期货(nysecompositeindexfutures)、s&p500指数期货、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香港恒生指数期货(hsifutures)等。在1993年3月,我国海南证券交易中心也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但由于当时国内资本市场条件还非常不成熟,于当年9月便停止了该品种的交易。
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根据fia的统计,全球交易所股指期货交易量已从1992年的6万亿美元逐年增加至1998年的20.8万亿美元。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衍生产品体系,许多新兴市场化国家与地区为适应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增强本国市场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纷纷开设股指期货。在亚洲,马来西亚于1995年11月推出了吉隆坡综合股价指数期货,韩国于1996年6月开设了kopsi200股指期货,印度等国也将在近期推出股指期货;在欧洲,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转型经济国家也先后推出了股指期货交易;另外,全球各大金融衍生品市场纷纷走向联盟,形成金融衍生品全球交易网络。 金沙集团3354.c.cav-老版金沙app下载客户手机端 |